人文文献
2011-2020

 

汪品先,2013. 走向深海.
发布时间:2021-11-20来源: 访问量:

序言

 一部人类史,也可以人与海洋的关系来解读。从海岸到远洋,从海面到海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踪迹。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跨海越洋,在平面上扩大了经济圈,造就了一批欧洲强国;当代的海洋经济从海面拓展到海底,又在垂向上扩大了人类在海洋的活动空间,也预兆着21世纪海洋强国的出现。走向深远海,是当前的国际趋势,更是我国海洋界的新任务,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中国SCOR)是我国对应于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成立的全国性海洋组织。成立后的近30年间,在增进我国与国际海洋界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团结全国海洋科学工作者,繁荣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交流与分享我国深远海科学研究成果,以深海研究为主线,2011年中国SCOR年会就深海环境和资源,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与大洋的相互作用、海底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生物基因资源等主题展开了交流和研讨,是我国促进深远海科学研究的盛举。

  回顾20世纪中叶,深海探索方兴未艾。1960年人类首次下潜一万多米到达深渊海底,1968年开始深海钻探、证实了海底扩张,1977年发现黑烟囱和热液生物1978年大西洋底发现深海风暴”……。 进入21世纪,深海开发的步伐更加迅猛,2004年世界石油产量已有1/3来自海底,近十年来新发现的大油气田60%深海为主的海底,海洋油气已经超过全球海洋总产值的1/2成为海洋开发的主体。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驱动深海科技的发展和海洋权益的据说世界剩下的石油1/4在北冰洋2004年欧洲三条破冰船冰上大洋钻探加强这种信念接着就是2007年俄罗斯的深潜,将国旗到了北冰洋4000海底。然而认识深海不能只靠短暂的深潜,更要有长期原位的海底观测 2009年底,当前最大的海底观测网加拿大海王星建成启用,2014年更大的海底观测系统将由美国建成,将传感器送入海洋深处,在海底铺网作长期观测,一个海洋科学的新时期正在来临

我国的海洋事业,正在经历着郑和下西洋以来六百年不遇的最佳时期;华夏大地的上空,也正在回旋着向深远海进军的号角声。2006年我国开始在南海找到深海油气田,2007年在南海发现可燃冰, 2010年底建成 “海上大庆,现在我国的石油勘探已经进入三大洋。在国际海底的矿床方面,“大洋一号”资源勘探船多年来完成了27个考察航次, 1991年我国获得了太平洋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专属勘探区,2011年获得印度洋1万平方公里的金属硫化物专属勘探区,成为当前国际海底资源勘探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进展说明:深海探测,已经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远洋极地,也不再是发达国家的属地。 近年来我国的“大洋一号”执行环球航次,“雪龙号”在北冰洋和南大洋游弋,20126月又有“蛟龙号”深潜器潜入7062米,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深海远洋探测的能力。同时,我国也通过国际计划向深远海推进。1998年中国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之后不久,在我国科学家的设计和主持下,就在1999年春成功实施了南海首次大洋钻探。现在,南海的第二次国际大洋钻探,也将在2014年春举行。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Argo国际计划,参与全大洋剖面浮标网的的实时观测,十年来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2010年, 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NPOCE) 国际计划启动,成为海洋领域里第一项由我国发起的大型国际合作计划。与此同时,我国设立了深海基础研究的大型计划, 2011年国家基金委启动的“南海深部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就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项。

国内外深远海科学研究的成绩与展望,正是2011年中国SCOR年会交流的内容。为了总结年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会后成立了走向深远海论文集编委会,编制了2011年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论文集。这本论文集对国际和我国深海研究的总结和展望加以综述,并归纳了我国科学家发表在海洋学报中英文版上有关深远海研究方面的论文,反映了我国在深远海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和新的进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欣闻论文集即将出版,借此机会向长期工作在深海研究第一线的科技人员表示祝贺和敬佩。同时也希望该论文集的出版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深海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

  

上一篇:汪品先,2013. 深海真的有水怪吗.

下一篇:汪品先,2014. 大洋钻探!钻到海底之下"揭开地球的秘密,文汇报.